香港房屋市場欠投資價值
七月 05, 2011 - 香港
現時似乎有很多有利本地樓市的因素,低利率;流動性充裕;外在需求強勁(主要來自中國);中國帶動香港經濟向上;房屋落成數字未能滿足中線需求;投資者追求實物資產以對沖通脹風險等,以上因素都令房地產投資變成必需品。然而,我們認為正面情緒已令本地樓價上升得太多。
不會誤會我們認為本地樓價會於短期內大跌,雖然政府在推出冷卻樓市措施的反應過慢,但現時整體樓市狀況實在較97年健康。現時銀行體系的貸存比率只及97年時的一半,新樓的按揭成數亦是近10年最低水平,反映現時的槓桿情況未算嚴重。然而,我們認為,現時投資房屋在風險/回報比率上是不夠吸引。
本地樓房市場的投資重點除了地點,還是地點。這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最佳的投資地點就是城市的中心地段,因為這些地方的發展空間已十分有限,需求會大於供應。可是,若我們以宏觀的角度去考慮「地點」這兩個字,而去選擇投資目標,第一個「地點」應該是那一個投資國家;第二個「地點」是這個國家的那個城市;第三個「地點」甚麼類型的物業。以香港為例,本地樓市的投資價值實低於其他亞洲區國家,如新加坡。香港的經濟實在太依賴中國,其自身欠缺經濟增長的動力,而且,香港的樓價實在被扭曲得太過厲害,天價換來的房樓質素是如斯的低。
其實現時傳統高級住宅的空置率及欠租率都極低,以風險/回報角度去分析,租金回報率較低亦可以接受。然而,我們並不認為租金仍存大很大的上升空間,故若以現金流折讓的角度去為房屋定價,現價就似乎太貴了點。
其實香港人的收入水平自亞洲金融風暴後都沒有多大改善,房屋已經變成了一種超級奢侈品,雖然很多來自國內的投資者仍對港樓趨之若騖,但很多外國投資者其實都已經對其嗤之以鼻,原因是認為香港的居住環境欠理想。故此,若國內富戶對香港樓市失去興趣,震盪力將超乎想像。
標籤:
blog, 中國, 房屋, 投資, 通脹